本帖最后由 costa_na 于 2013-11-23 23:02 编辑 9 v1 d3 d; B% [
6 n* h- v$ `8 ?; I& w8 g. x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g! a2 ?( X8 V: [
% b/ M6 E4 C3 g7 _/ x M2 Z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 X5 u& l4 ]0 m7 j; B/ ?) C
3 S* P4 o8 Q6 n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 m' U9 f6 e5 y
+ Z( `9 @1 ^9 N+ Y/ r( z
诊断标准 ' {6 \. D6 [9 r% Q, i
一、 定义
8 ~- H! M8 e7 u2 @! v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指毛霉)和肺孢子菌等。IPFI的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组成。临床诊断IPFI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诊断IPFI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3个级别。 . V1 u/ ?+ T0 Z& B r; a, z" L9 ^0 K
1 v5 c% P6 Q9 J, H3 _- J% M
二、 确诊IPFI 7 Q3 H$ Y) F A6 E1 i4 l+ ]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 n( i" Z' L+ L( k2 b
1. 霉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4 B5 ~$ k: P6 }
2. 酵母菌: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酵母菌培养阳性,或经镜检发现隐球菌
" e% w& E5 F0 K+ O# p- ?3. 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 M! Q1 f& ?, Z$ s& M1 N- H+ O& @
5 m5 z) N1 t6 f V8 R% r) K8 A三、 临床诊断IPFI
# X. C3 e& x, g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及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附录3)。 ) }5 t$ k& _/ i' t* q
) s& B9 ]9 S- {) W$ t5 \7 \四、 拟诊IPFI
* z9 M# V) }* V5 d# L e1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附录1),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附录2)。
: r. O: t$ c8 F, ^- q2 Y( gIPFI的各自诊断标准可简要概括为表1。
- g6 i4 x! |' k8 q) ]6 g O3 {$ w
- i8 `5 r, y F临床处理程序与策略 : \ F8 V+ j7 R6 M/ L
一、IPFI的临床处理程序
6 [2 E/ ~5 R8 K原发性IPFI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宿主可以没有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过程相对缓和,凶险程度较低,临床处理要求尽可能在确诊后选择治疗(确诊治疗)。继发性IPFI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比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临床过程急骤和凶险,需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行拟诊治疗(经验治疗)或临床诊断治疗。根据危险因素、病情严重程度与缓急推荐处理程序见图1。
9 a0 F% ~( L! E2 G$ r0 I
0 ?2 I s, K5 S, L/ O二、IPFI防治策略
- q% d: C1 l- R- q) r' v1. 一般预防:有宿主因素特别是HSCT者,防止曲霉孢子经呼吸道吸入是预防IPFI的重要环节。未发病时应注意保护环境(有条件时应入住层流室),及时处理漏水、溢水,湿式清洁病房,不用布饰家具与地毯,不布置花卉与观赏植物。当院内有建筑施工或患者离开保护性环境时,应佩戴高保护性口罩。一旦有IPFI发病时应加强监测,评价和改进保护性环境,消毒污染物包括房间墙壁,清除感染源。除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例,不主张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
. |$ L4 l' o. G+ h" V% O5 V7 u2. 靶向预防:当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 <200/μl或出现口咽部念珠菌病时,应用复方磺胺甲唑(SMZ-TMP)预防肺孢子菌肺炎。推荐方案:口服SMZ-TMP 2片(每片含SMZ 400 mg、 TMP 80 mg),1次/天。疗程持续至外周血CD4+ >200/μl后3个月。当外周血CD4+ <50/μl时亦可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预防隐球菌病。对异体或自体HSCT受者,推荐口服SMZ-TMP 2片,1次/天,预防性用药。于移植前2~3周开始服药,至植入后6个月;若持续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预防用药应予继续。对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术后可用氟康唑100 mg/d,或伊曲康唑口服液200 mg/d,预防真菌感染,疗程视病情而定。
2 m, E" T6 v: p: \6 P2 x3. 拟诊治疗:即通常所谓经验性治疗, 应综合考虑广谱、有效、安全和效价比等因素选择抗真菌药物,参考附录4。 , i: w5 M. l# L, G+ M3 l1 j
4. 临床诊断治疗:亦称先发治疗(Pre-emptive Therapy)。对有宿主因素的患者开展系统性连续监测,包括每周2次胸部摄片或CT扫描或真菌培养,或真菌抗原检测。如发现阳性结果,按临床诊断IPFI,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药物选择参考所检测到的真菌种类而定。
1 q) U2 _/ w0 c! \. ?7 q5 K( U5 @5. 确诊治疗:即靶向治疗。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药物选择要参考药物抗菌谱、药理学特点、真菌种类、临床病情和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后选定。
7 B+ n- c. U# j k% M- V" L
; L/ q) Y' G' Z! X7 [3 u& F& }8 G0 S' {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 9 B& s5 Y: T, L
1.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白念珠菌感染应用氟康唑,参考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剂量。亦可选择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或含脂制剂)、卡泊芬净(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批准其用于念珠菌治疗)、伏立康唑。目前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实验室在培养分离出念珠菌后应鉴定出菌种。各种念珠菌感染的推荐治疗用药参见表2。疗程视治疗反应而定,要求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方能停药。 ; A6 d' }7 ]6 B3 D) H& p
2. 侵袭性肺曲霉病:传统治疗为两性霉素B(或含脂制剂)。但目前通常选用伊曲康唑治疗,危重患者亦可选择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必要时可联合2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 T2 x& e D8 y( W6 c' h
3. 肺隐球菌病:播散型肺隐球菌病或病变虽然局限,但宿主存在免疫损害时,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治疗,疗程8周至6个月,轻症患者可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400 mg, 1次/天,持续8~10周。不伴脑膜炎的非艾滋病患者可选择伊曲康唑口服液400 mg/d,疗程视病情适当延长。9 h" U& t: Q, K2 {6 R0 @
4. 肺毛霉病: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酸中毒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肺毛霉病的治疗十分重要。对于肺部局限性病变者,如能承受手术,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 ~* [ V, o% A. g4 B
5. 肺孢子菌肺炎: 6 e8 C; n3 D/ d- M, N4 P
(1)急性重症患者(呼吸空气时PaO2 ≤70 mmHg):SMZ-TMP(按SMZ 75 mg·kg-1 ·d-1 +TMP 15 mg·kg-1 ·d-1 )静脉滴注,分2次给药,每次滴注6~8h,疗程21d。SMZ-TMP给药前15~30 min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口服泼尼松40 mg 2次/d,连用5d,随后40 mg/d连用5d,然后20 mg/d连用11d,或等效剂量静脉激素制剂。另选方案为:泼尼松+克林霉素(600 mg,每8h静滴1次)+伯氨喹(含基质)30 mg/d×21d,口服(注意伯氨喹溶血不良反应);或喷他脒4 mg·kg-1 ·d-1 静脉滴注×21d。 7 s2 v+ \$ i. [' W* x2 S2 Q
(2)非急性轻中症患者(呼吸空气时PaO2 >70 mmHg): SMZ-TMP 2片,每8h 口服1次,连用21d;或氨苯砜100 mg每天1次顿服 + TMP 15 mg/kg 分3次口服,连用21d。另选方案为:克林霉素300~450 mg、每6h 口服1次+伯氨喹(含基质)15 mg/d口服,连用21d。. F* t, G# q* v! x5 _/ @+ J
3 j8 [% q4 _3 y6 C
007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pdf
(499.21 KB, 下载次数: 526)
|